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师风采 - 固体地球物理系 - 正文

余涛

 

1,基本信息

余涛,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方向空间物理、电离层物理方向;2003~2014年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工作,从事空间天气监测预警、空间天气探测技术工作;2015年获得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长期从事电离层多源资料同化与建模研究、导航卫星的电离层应用研究、电离层光学成像观测研究等。先后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863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重点项目;主持制定多项国家(行业)标准;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2,主要研究工作

从事电离层观测资料分析与模式技术研究,所开发的电离层电场模式成为我国自主耦合电离层模式的重要部分;从事电离层资料同化技术研究,成果在数字电离层中得到应用;开展电离层与台风、地震等极端自然灾害的同步分析研究,引起广泛社会关注;突破电离层资料在第三代短波通信中应用的关键技术,试验证明提升短波通信能力达30%以上,成果得到通信部门应用和同行专家的好评。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科技部863课题1项、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重点项目1项;主持制定多项国家(行业)标准;参加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科技部863项目1项、公益性行业专项2项,其它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信作者)24篇。

 

 

3,重大工程/项目经历

作为中国气象局首位引进的空间天气专业博士人才,2003年起主持建设了中国气象局的首个空间天气业务系统,代表中国气象局首次开展了空间天气业务预报和服务工作,从2004年至今,中国气象局的空间天气业务逐步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好评,成为我国权威的空间天气预报部门,作为副主席单位与美国国家空间天气预报中心共同主导世界气象组织(WMO)中空间天气小组的工作,成为全球重要的空间天气业务机构。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子午工程”的副主任设计师(主任设计师为中心领导),代表中国气象局参加“子午工程”建设工作(任子午工程副主任设计师),完成子午工程民用空间天气预报与服务平台建设工作。

作为风三卫星工程空间环境监测仪的仪器负责人,全面负责风三卫星工程空间环境监测仪相关工作,完成大量的设计文档、完成数据分析应用方法研究、开发数据处理算法、完成产品生成软件研制并在业务中得到应用,在卫星成功发射后作为风三空间环境监测仪测试小组组长组织完成在轨测试工作。

作为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任务负责人,承担发改委重大工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中的空间天气研制、建设和开发任务,相关成果在国家空间天气业务系统中得到了应用。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我国首个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业务示范系统建设,获得中国气象科技二等奖。

4,社会兼职及国际合作

气象学会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卫星与空间天气标准委员会委员,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空间物理学会、空间探测学会会员。

Annual Geoophys, JASTP, Advance In Space Research,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地球物理学报,气象学报,空间科学学报,大气科学学报等期刊审稿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空间物理学部评议专家、国家863项目评议专家、国家发改委评标专家库专家。

多次参加AGUEGU等国际学术会议,2008年参加国际空间物理培训班并获得结业证书;作为国家气象局中澳双边合作项目的中方负责人,20102011年先后两次在澳大利亚电离层预报中心(IPS)进行访问研究,学习交流电离层和电波传播方面的技术工作。

5,主要承担项目列表

序号

项目、课题名称

项目来源

本人承担任务

起讫时间

经费(万元)

1

电离层电场、电流的模拟与同化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

负责人

2006-2008

32

2

电离层电流与风场的耦合和反馈模拟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

负责人

2010-2012

45

3

电离层资料同化中的背景场误差特征分析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

负责人

2013-2016

80

4

我国南方地区电离层等离子体不规则结构的光学观测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

负责人

2016-2019

84.5

5

电离层顶部频高图回波描迹数据加工算法

863子课题

负责人

2016-2018

16

6

电波环境反演模型及算法研究

横向项目

负责人

2016-2018

80

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楚天学者

湖北省教育厅

负责人

2015-2019

60

8

空间灾害性天气对通信和电力系统影响的监测技术

国家科技部(863专项)

负责人

2012-2016

871

9

空间天气对无线通信和航空测控系统的影响评估及应对技术试验

国家财政部(公益行业(气象)研究计划)

负责人

2011-2013

353

10

子午工程”民用服务平台研制

国家发改委

负责人

2008-2011

763

11

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空间天气监测处理中心站建设

国家发改委

负责人

2008-2012

759

12

空间天气产品检验与效果评估

中国气象局科技司

负责人

2007

38

13

太阳耀斑期间电离层扰动的监测、预警和评估技术

中国气象局科技司

负责人

2008

15

14

基于子午数据的电离层同化方法研究

空间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负责人

2005

4

15

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测距电离层及大气修正系统研究

国家财政部(公益行业(气象)研究计划子课题)

负责人

2010-2012

40

16

FY-3卫星带电粒子、表面电位、辐射剂量产品算法及原型软件研发

风云卫星专项工程

负责人

2005-2007

35

17

FY-3/L0级模拟数据集研制

风云卫星专项工程

负责人

2006

18

18

FY-3卫星空间天气应用示范系统建设

风云卫星专项工程

负责人

2009

50

19

电离层垂测仪数据处理算法和软件研制

横向课题

负责人

2006

50

20

中澳空间天气电离层电波服务合作

中国气象局双边合作项目

负责人

2009-2010

10

21

FY-3卫星粒子辐射探测飞行中交叉定标方法

风云卫星专项工程

排名第四

2007-2008

30

22

多重尺度电离层变化特性研究与相互关联分析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排名第七

2007-2010

216

23

基于风云二号卫星业务遥测信号的电离层闪烁监测仪

科技部863

排名第三

2008-2009

89

24

自主空间天气资料的分析应用和建模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排名第五

2009-2010

264

25

空间天气灾害应急方案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排名第三

2008-2009

366

6,论文(按时间先后)

文章列表(*通讯作者)

 

1余涛,刘立波,万卫星,一种改进电离层模式预报精度的方法。电波科学学报,1999V14, 72-75EI

2余涛,万卫星,刘立波,中低纬电离层电场理论模式。中国科学(A), 2002 V32688-696SCI

   Yu Tao, Wan Weixing, Liu Libo,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ionospheric electric fields at mid- and low- latitudes. Science in China (G), 2003, V46, 23-32.SCI

3Yu Tao, Wan Weixing, Liu Libo, Global scale annual and semi-annual variations of daytime NmF2 in high solar activity years. J. Atmos. Terr. Phys., 2004, v.66, Is.18, p.1691 - 1701.SCI

4Xiao Yin Li and Yu Tao* Annual and Semi-annual Variations of the Observed foF2 in a High Solar Activity Year. 2003Terrestrial Atmospheric and Oceanic4(1), 41-62SCI

5余涛,万卫星,刘立波,雷久侯,电离层电场半年变化的模拟研究。空间科学学报,2004,V24, p182-193.

6余涛,万卫星,刘立波等,电离层电场半年变化对F2区峰值电子浓度的影响.2006, 地球物理学报,616-622SCI

YU Tao, WAN Wei-Xing, LIU Li-Bo, LUAN Xiao-Li, TANG Wei. 2006, A modeling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electric fields onionosphere semiannual variations atmid- and low latitudes, Chinese Journal Geophysics, 539-545SCI

7Yu Tao, Wan Weixing, Liu Libo, A Simulation Study on the Semiannual Variation of Ionospheric F2-region Zonal Electric Fields at the Magnetic Equator.2006, Journal of Geophysics Researchdoi:10.1029/2005JA011390SCI

8X. Luan, L. Liu, W.Wan, J. Lei, and T. Yu, A climatology of the F-layer equivalent winds derived from ionosonde measurements over two decades along the 120_–150_ E sector, 2004, AnnalesGeophysicae2785-2796SCI

9】任志鹏,魏勇,万卫星,刘立波,余涛,基于真实地磁场的中低纬电离层电场理论模式,2008,科学通报,5318),2236-2243SCI

Zhipeng Ren, Weixing Wan, Yong Wei, LiBo Liu, Tao Yu, 2008.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mid- and low-latitude ionospheric electric fields in realistic geomagnetic fields,Chinese Science Bulletin,December, Volume 53, Issue 24, pp 3883-3890

10】乐新安,万卫星,刘立波,乐会军,陈一定,余涛,2007,中低纬电离层理论模式的构建和一个观测系统数据同化试验,科学通报,52(18),2180-21876.SCI

11余涛,万卫星,刘立波等,利用IGS数据分析全球TEC的变化特性.2006, 地球物理学报,944-949SCIE

YU Tao, WAN Wei-Xing, LIU Li-Bo,TANG Wei, LUAN Xiao-Li, YANG Guang-Lin, 2006. Analysis of global tec annual and semi-annualvariations by using IGS data,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841-847SCI

12】夏淳亮,万卫星,袁洪,余涛,磁暴期间电离层扰动的GPS台网观测分析,2004,空间科学学报,V24p326-332.

XIA Chunliang, WAN Weixing, YUAN Hong, YU Tao,An analysis of the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during a magnetic storm observed with a GPS network, Chinese Journal of Space Science 2004-05

13余涛,万卫星,刘立波,毛田,王云冈,王劲松,中低纬电离层F2区峰值参量的周年和半年变化及电场影响的模拟研究,2008,科技导报,2619),25-30.

14】单海滨,关敏,刘玉洁,余涛,戎志国,风云二号卫星空间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开发及其应用,2008,应用气象学报,192),250-255.(CSSCI)

15Zhao, B., M. Wang, T. Yu, W. Wan, J. Lei, L. Liu, and B. Ning (2008), Is an unusual large enhancement of ionospheric electron density linked with the 2008 great Wenchuanearthquake?, J. Geophys. Res., 113, A11304, doi:10.1029/2008JA013613.SCI

【16】   Liu Dandan, Yu Tao*, Wang JingSong, Huang Cong, and Wan Weixing, Using the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to Predict Ionospheric Critical Frequency of F2-layer over Wuhan, 2009,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43(11), 1780-1785

【17】   Yu Tao*, Mao Tian, WangYunGang, and WangJingSong, Study of the ionospheric anomaly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2009,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4(6), 1080-1086

【18】   Mao Tian, Wang JingSong, Yang GuangLin, Yu Tao, Ping JinSong, SuoYuCheng, Effects of typhoon Matsa on ionospheric TEC, 2010,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55(8) ,712-717

【19】   余涛,王云冈, 王劲松,. 厦门电离层垂测站建设及初步结果[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0, 25(2):538-542.

【20】   余涛, 王云冈, 毛田,. 台风期间厦门电离层变化的一次特例分析[J]. 气象学报, 2010, 68(4):569-576.

【21】   ZhaoBiqiang, Wang Min, Yu, Tao, Xu Guirong, Wan Weixing and Liu Libo, Ionospheric total electron content variations prior to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201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31(13),3545- 3557

【22】   Wang Siyu, Wang Jingsong, Yu Tao, Shan Haibin, and Zhang Xiaoxin,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s over Guangzhou region of China, 2010, Chin. J. Space Sci., 30(2), 141-147

【23】   Ding Feng, Wan Wweixing, Xu Guirong, Yu Tao, Yang G., and Wang J., Climatology of mediumscale trave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observed by a GPS network in central China,  2011,J. Geophys. Res., 116, A09327, doi:10.1029/2011JA016545

【24】   Xia Chunliang, Wang Qi, Yu Tao, Xu Guirong, and Yang Shaomin, Variations of ionospheric total electron content before three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Qinghai-Tibet region, 2011,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 47(3), 506–514

【25】   Xia Chunliang, Yang Shaomin, Xu Guirong, Zhao Biqiang and Yu Tao, Ionospheric Anomalies Observed by GPS TEC Prior to the Qinghai-Tibet Region Earthquakes, 2011, Terr. Atmos. Ocean. Sci., 22(2),177-185

【26】   王勇, 林兆祥, 余涛*, 厦门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最优插值同化的初步建立, 2011, 空间科学学报, 31(6), 771-777

【27】   王云冈, 余涛, 王东峰, 张峰, 向帆, 王海东, 克州电离层测高仪站建设及初步结果, 2012,地球物理学进展, 27(6),2316-2321

【28】   Huang Cong, Li Jia-Wei, Yu Tao*, Xue Bing-Sen, and Liu Dan-Dan, The Capabili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FY-3A/B SEM on Monitoring Space Weather Events, 2012,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50(12), 4975-4985

【29】   Yu Tao*, MaoTian, Wang Yungang, Zeng Zhongcao, Wang Jingsong, and Fang Hanxian, Using the GPS Observations to Reconstruction the Ionosphere in Three-Dimensional by an Ionospheric Data Assimilation and Analysis System (IDAAS),Science China (G),2014,V5

【30】   Yu Tao*, MaoTian, Wang Yungang, Zeng Zhongcao, Xia Chunliang, Wu Fenglei, and Le Wang, Simulation study of slant-to-vertical deviation in two dimensional TEC mapping over ionosphere equatorial anomaly,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2014,DOI:10.1016/j.asr.2014.04.015

【31】   曾中超,余涛, 毛田, 王劲松, 王云冈, 王海东. (2014). 电离层高频传播点对点射线追踪仿真器. 电波科学学报, 29(3).

【32】   江芳, 毛田, 李小银, 付利平, 王咏梅, 余涛. (2014). 利用OI135.6nm夜气辉辐射探测电离层峰值电子密度及电子总含量的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 57(11), 3679-3687.

【33】   解海永, 余涛*, 王铁邦, 王乐, 电离层水平电场与风场的耦合模拟研究, 空间科学学报, 2014, V(6)

【34】   Yu Tao*, Huang Cong, Zhao Guangxin, Mao Tian, Wang Yungang, Zeng Zhongcao, Wang Jingsong, and Xia Chunliang,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rmosphere and mesosphere wind observed by Fabry-Perot over middle China,J. Geophys. Res., 2014, DOI: 10.1002/2013JA019492

【35】   余涛*, 毛田, 王云冈, 解海永, 夏淳亮, 二维电离层发电机理论模式及其初步应用, 地球物理学报, 2014,V557doi10.6038/cjg20140501

【36】   Yu Tao*, Mao Tian, Xia Chunliang, and Wan WeiXing, A Simulation Study of the Mid- and Low- Latitude Ionospheric Electric Fields, 2014, Chin. Space Sci.,34(3), 287-295

【37】   Qian S, Feng D, Tao YU, et al. (2015), GPS detection of the coseismic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following the 12 May 2008 M7.9 Wenchuan earthquake in China[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 58(1):151-158.

【38】   王云冈, 余涛, 曾中超, 王劲松, 杨平, 毛田等. (2015). 短波信道与其链路穿过的电离层相关性分析. 地球物理学进展, 30(1), 8-14.

【39】   姚璐, 张学民, 余涛*. (2014). 中国区域电离层tec与月均值偏差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 57(11), 3600-3610.

【40】   Xin Yao, Tao Yu, Biqiang Zhao, You Yu, Libo Liu, Baiqi Ning,Weixing Wan,(2015),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56, 13541365

【41】   吴褀, 余涛*, 林兆祥, 夏醇亮, 左小敏, 王霄. (2016). 海南电离层f区不规则体的气辉观测. 地球物理学报, 59(1), 17-27.

【42】   Mao, T., Sun, L., Yang, G., Yue, X.Tao Yu, et. al., (2016). First ionospheric radio-occultation measurements from GNSS occultation sounder on the chinesefeng-yun 3c satellite.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 Remote Sensing, 1-10.

【43】   Zuo, X., Yu, T*., Xia, C., Huang, J., & Xu, J. (2016). Coordinated study of scintillations recorded by chinese fy-2 geostationar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and vhf coherent radar observations over south china. 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

【44】   Yu, T., Xia, C., Zuo, X., Huang, C., Mao, T., & Liu, L., et al. (2016). A comparison of mesospheric and lowthermospheric winds measured by fabry perot interferometer and meteor radar over center china.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45】   Yu, T., Zuo, X., Xia, C., Li, M., Huang, C., & Mao, T., et al. (2017). Peak height of oh airglow derived from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s a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 and a meteor radar.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122.

7,标准和专利

【1】       余涛, 王云冈, 曾中超, 徐彬彬, 彭开志, 毛田等. (2015). 基于电离层资料的同步自适应短波通信选频方法. CN104270190A.

【2】       周率,唐哥实,王劲松,毛田,余涛,(2013),一种电离层时延的计算方法,中国国防专利201218002557

【3】       余涛,毛田,王云冈,电离层突然骚扰分级,气象出版社,气象行业标准2011

【4】  乐贵明,余涛,毛田,赵光欣,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扰动分级,国家标准2011

【5】  王云冈,余涛,毛田,电离层名词术语,气象行业标准2013

 

 

8,主要论著和技术报告

参与主要论著

日 期

名  称

资助单位、出版社

排 名

2004

中国气象事业战略发展规划(能力建设与战略措施卷-航空航天气象保障工程内容编写

中国气象局、气象出版社

3 

2007

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培训教材(普及版)空间天气轨道业务卷(空间天气监测部分)

中国气象局、气象出版社

6

2007

气象灾害丛书空间天气卷(导航定位、通讯部分)

中国气象局、气象出版社

 撰稿人

2007

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指南(空间天气观测部分)

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

 撰稿人

2007

国家气候观象台功能设计(空间天气观测部分)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撰稿人

2008

电离层骚扰分级标准

气象行业标准

负责人

2009

电离层暴分级标准

国家标准委员会

2

2009

空间天气

气象出版社

空间天气探测部分撰稿人

2010

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十年规划)

国家科技部

空间天气部分撰稿人

技术报告

日 期

名  称

任务来源

排 名

2004-2005

FY-3卫星应用系统可研、初步设计报告(空间环境监测仪部分)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空间环境部分负责人

2005-2006

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项目可研和初步设计报告(民用预报与服务部分)

国家发改委

民用预报与服务部分负责人

2005、2007

风云二号C、D星在轨测试报告(空间环境监测仪部分)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负责人

2006

空间天气轨道业务方案

中国气象局

监测部分负责人

2007

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可研和初步设计报告(空间天气部分)

中国气象局

空间天气部分撰稿人

2007

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十年规划(草案)(空间环境信息、预报和预警部分)

国家科技部

空间天气部分负责人